主持人: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中国名牌》高端访谈。
在近几年农村发展中,出现了一个新亮点——田园综合体。2017年2月5日,“田园综合体”作为乡村新型产业发展的亮点措施被写进中央一号文件。它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乡村综合发展模式。
上周,我前往山东青岛胶州,调研山东·半岛田园综合体项目的发展情况。当走进樱桃种植区时,我看到很多监测设备,包括土壤传感器、臭氧杀菌消毒机等,这些监测结果会统一呈现在园区内的监控中心屏幕上,工作人员通过数据就基本能知道植物的生长情况。可以说这是一个充满科技感的园区。这个项目还为所在地的五个村增加了收入。这样一个田园综合体是怎么建成的,为什么能带动周边农民脱贫致富?具备可复制性吗?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的节目特别邀请了项目负责人——金禾天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曾琦,来揭晓答案。
曾总,您好!
曾琦:主持人好!大家好!
主持人: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到,“加强标准、计量、专利等体系和能力建设,……以质量品牌为重点,促进消费向绿色、健康、安全发展”。作为一家以农业产业为支撑、绿色健康发展为理念的现代农业企业, 金禾天润从这些要点中受到哪些启发?
曾琦:十九届五中全会给我们“新农人”指明了一个方向,特别是在新经济理念和新发展理念上给农业梳理了一条新发展思路。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以质量品牌为重点,促进消费向绿色、健康、安全发展。我认为在这个发展时期提出以健康和安全作为国家的发展战略,不仅是国土安全、环境安全,还将现代农业以及整个产业的安全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主持人:您刚刚特别强调了绿色、健康、安全,现在国家大力提倡农业现代化,您认为这些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点吗?
曾琦:是的,发展和安全的关系,这是“一体两翼”的关系,即一个发展体、两翼腾飞的关系,既要解决好发展的速度,更要注重发展中的安全,实现向高质量发展时期的转变。
主持人:除了这几个关键点,您对于农业现代化还有一些更深的理解吗?
曾琦:上世纪80年代,中国也提出过四个现代化,其中就有实现农业现代化。对于农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结合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大格局,我认为在整个发展体系中,农业现代化应该是贯穿于农业生产全产业链的专业化、社会化的一个服务体系。这个体系包含种种要素,但是在农业生产发展的主体上,应该主要以激活人和土地的关系为主。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农民在土地上的辛勤耕耘,使中国的农业得到了长足发展。那么在中国改革开放工业化进程和社会化发展阶段已经得到了充分发展的今天,农业适度规模化对于未来的发展将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措施。在工业化体系发展和科技的引领下,没有适度的农业规模化,就不会有标准化、产业化和未来农业品牌化。
主持人:现在要建立现代农业体系,我相信一个新体系的建立一定需要很多行业标准。据了解,金禾天润在树立行业标准方面也一直在努力,目前有什么成果吗?
曾琦:我认为金禾天润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实践者。首先我们充分地根据世界农业发展的动向以及先进国家发展的经验,在总结我们国家多年发展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实践。我们认为在高科技的发展时代,以品种、品质和品牌为核心的“三品”意识将贯穿于农业发展的始终。我们在品牌的创立上特别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科学家在农业科技上研发出的新品种的产业化。第二,在品质标准的确立上加强田管,即田管防御系统、田间肥料的管理系统,包括植物生长环境中的水土温度、土壤ph值、二氧化碳的浓度和农药残留。我们加强土壤有机质的使用,从生产前端到后端完整地实现标准化的生产体系。另外,在品牌标准上,我们跟现代科技形成了有机对接,运用可溯源的二维码系统,甚至在高端的水果上实现了“一果一码”,一个果实上打上一个码,保证了产品从种业、种植、生产到最后的出品都能进行科学追溯,这是我们跟大数据的结合。我们建立了大数据中心,实现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智慧农业标准体系。
主持人:刚刚在节目开始,我提到上周前往园区调研时,在樱桃种植区内看到了各种监测设备,包括土壤传感器、太阳能杀虫灯等,努力为植物营造一个比较理想化的成长环境。那么,您怎样理解智慧农业?
曾琦:智慧农业的一些要素是把工业化成熟的经验同科技发展成果有机结合在农业发展上。具体来说,您前一阵来园区看到了5g技术控制中心、大数据中心,从生产端到销售端到产品研发端都展现了物联网、云计算和遥感技术为一体的农业化新型发展方向。比如,我们利用遥感技术实现了五十多种产品的检测。在这个实现过程中,我们可以掌控空气温度、湿度、补光、臭氧、二氧化碳等因素,更重要的是建立植物生长过程中病虫害的防御系统,这对未来整个大农业的发展是非常有益的。
以前没有现代农业的理念、智慧农业的设施、数字农业的引导,所以整个农业生产是不可控的。当冰雹和天气灾害来的时候,很多农民一年的辛勤劳动果实就会颗粒无收,给农民、给国家、给社会都带来了很大的负担。我们将科学技术运用到农业生产上,建立了一个农产品仿生系统,就实现了理想化、科学化的发展模式。
主持人:那您认为智慧农业发展的关键是什么?相较于传统农业,它一定要在哪些方面有所突破?
曾琦:很多人首先会想到设备、设施、科技,但实际上智慧农业打造的是一个农业现代化的生产体系。当然,它离不开物质要素和科技要素,但是更要突出的一个要素就是产业工人。人是土地要素中的第一要素,人的现代化是约束和决定未来农业走势的重要因素。
经过这一段时间跟农民的交流以及对他们的培训,我们发现缺少农业产业工人是目前农业发展的短板。我们着重补短板,建设乡村振兴学院,使农民真正掌握现代技术,在生产上使用高科技元素,包括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这样农民就有一种获得感,认为自己离人工智能非常近。所以他们每天工作时,琢磨手里这些新玩意儿就会感到一种喜悦感。而且这些东西能产生很好的效益,可以提升整个农业生产水平。
主持人:除了缺乏产业工人,您认为目前国内智慧农业还存在哪些问题?未来增长点在哪里?
曾琦:我们国家的智慧农业和数字农业是方兴未艾。从2015年到2020年,国家对智慧农业投入以14.3%的速度增长,增长频率非常高。但是,在农业中掌握技术水平的人和产业化工人没有快速跟上,这就是约束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第二,在土地没有节约化和规模化生产的情况下,科学技术和我们所使用的材料工具就不能运用到生产中,这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当然,除了政策支持,还应该加强中国农业的研发能力,特别是要加强种业的研发。第二,一定要吸引农业高素质人才进入行业,人才是第一位,人是决定一切的因素,人掌握了先进的技术才能使农业腾飞起来。
在工业化发展时代,科技园区、工业园区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很多农业园区相对没落,发展动力不足。一是因为劳动力水平不高,二是科技转化能力不强,三是同市场对接没有并轨。所以解决未来增长点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把品牌创新赋予市场竞争力。
主持人:《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了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您对此有何理解?
曾琦:过去讲究城市的建设和规划,现在通过乡村建设行动把县域、乡镇和村庄的建设用规划确定下来,并且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村村通公路、污水排放和治理、村庄垃圾处理。未来,要通过城镇化改造使农民的生存空间和生活空间实现环境再造。
主持人:我们在走访时对农民下班后喜悦的笑容有非常深刻的印象,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大家看我们背后大屏幕上面的这张图片,这是我们在园区拍下的。接下来想请您讲讲这张照片背后的故事。
曾琦:这是农民收工前的一张照片,现在在农村很少找到这种情景了。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大家收工后喜悦的表情,是完成了一天的工作任务要回家的一种由衷喜悦。在我们园区打工的农民基本都在50岁以上,其中岁数最大的男性84岁,女性76岁。农民并不是不拥护现代农业,我们这里的农民都是自发参与的。他们的喜悦不仅因为在这里打工,还有更深的含义,就是在得到物质收益、劳动认可的情况下,腰杆子挺直了。
主持人:据了解,这个项目为所在地的五个村都实现了脱贫,怎么做到的?
曾琦:开始,大家对我们还持有怀疑的态度,后来他们的参与程度越来越高,把手里更好的资源都拿出来给我们。我们刚来时,五个村里有两个村是省级贫困村,现在他们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已经达到了上百万元,在我们来之前的几十年基本上都是负债几十万元,一直没有办法脱贫,村集体经济没有得到有效发展。
在脱贫的过程中,第一,流转土地,我们给农民土地给承包金;第二,农民局部参股,拿土地和资源参股我们的事业;第三,农民当农业产业工人,每天准时上下班,实现就近就业。所以,在这里他们真正是土地的主人。
主持人:在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同时,企业肯定也需要盈利。园区产业如何连接市场端?销售渠道有哪些?目前经营状况如何?
曾琦:市场是决定要素,没有盈利就不可能完成农业产业的腾飞。产业兴旺的标志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把农业的要素激活,要素就是土地和人,就是要在土地上实现农产品向商品化的转移,实现它的价值最大化,再反馈给农民,让他们得到在整个农业现代化体系中应得的红利。
主持人:据了解,这个项目从去年11月份开始启动,到目前也就一年左右。我在上周的调研过程中看到了科技感很强的园区,而且看到有些植物已经结果了,建设速度为什么这么快?
曾琦:很多人到我们园区,都会说两个字“震撼”。我们在前期进行了科学调研和系统性规划,去年8月18号的项目奠基和10月15号的项目开工仪式上,我们采取了“吹哨运动”,利用这个时刻的吹哨把我们准备好的各端优势资源云集在青岛胶州洋河镇的土地上,实现了整个资源配置的科学化和系统化。
我们在建设过程中秉承两个观点:第一,快速把项目落地,让周边农民怀疑的眼神变成期盼的眼神,再变成想急切参与的眼神。开始有一些农民对我们表示怀疑,因为过去很多土地流转没有成功,而我们用科学化的规划,同时极力邀请当地的农民参与,在参与过程实现了科学技术跟人之间的血脉联系。科学技术是个“冷动物”,人是“热动物”,怎么联系上?就是我们这些投资者和经营者每天带着大家真实地下地务农,与田地、庄稼、农民结下感情,用这种感情来激发农民,让他们感受到我们是真正干农业的人,是对农业产业发展有思路和有想法的人。在这方面我们做了很多详细的工作,使过去怀疑的人不再怀疑,加入的人更加全身心地投入,这是一个转变的过程。
主持人:这个项目在过去一年多的建设过程中,遇到过什么困难吗?
曾琦:我们也遇到很多困难,包括刚刚说的大家怀疑的眼光,还有对于传统农业的思考,农业真的能赚钱吗?这么多年来,很多农业投资都打了水漂,那么我们真能做成吗?我们能有今天的成绩离不开胶州市委市政府强有力的领导,他们对这个项目备加爱护,帮助我们解决困难。
去年秋季的种植对今天来说非常重要,从去年10月15号到春节前的100天的时间中,我们种下了70万棵树,当时得到了五个村的村民和外来群众的支持,一天的上工量最高时达到1000人。当然,我们及时给农民发放工资,及时问寒问暖,甚至晚上两点钟公司的领导班子成员都奋斗在田间地头,给农民送去热乎乎的包子、开水,去关心体贴他们,非常好地响应农民的热情。在我们运行困难时期,农民把家里的房子、吃的都跟我们共享,甚至把在外面打工的子女叫回来参与到我们的建设中,通过农民的参与度就可以看到他们对我们的信任。
主持人:这个项目已经初见成效,它的模式可以复制吗,还是有其独特性?
曾琦:通过观察现代农业的发展历程和总结经验,我认为将工业化的成熟经验和科技成果的转换实践在土地上,农业是可以腾飞的,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有很多教训。过去我们对于农业的认识可能只是从产业链的某一端出发,学者从科研角度讲农业、农民从生产端讲农业、公司从销售端讲农业,都是把农业的整个体系作为不同的链接端进行分析和引导。而我们做农业是充分从全产业链进行分析。
通过科技的引领、资本的投入、设施的保障、农民产业工人的形成以及在生产端实现标准化生产,在最后的冷链物流保障的品牌化营销上实现整个产业链闭环。这种闭环很大程度上解释了农业发展中需要的种种要素的激活关系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作为一个小品种、大产业迸发的活力,我们再把这种活力和模式运用到不同品种、不同地域、不同产品上,这样就可以实现整个农业的腾飞。所以这种项目的可塑性、可复制性非常强,我们在樱桃产业上实现了这种腾飞,也可以在冬枣、苹果等任何果蔬上实现腾飞,但关键要抓住发展的“魂”。过去很多产业学习“形”,而没有注重研究发展的“魂”,魂是什么?就是整个市场化运作体系、商业化的市场需求、人民的渴望度和科学技术的掌握程度。将这些要素结合起来的时候,我们就看到了一个欣欣向荣的现代农业。
主持人:说明这个项目其实是可以复制的,期待这个模式能够运用到更多的田地中。
曾琦:在发展过程中,我们解决了四个问题:第一是在乡村振兴和田园综合体项目的打造上、在农业产业链的完善和发展过程中,要解决好农业发展的钱从哪里来、地从哪里出、人往哪里去、业靠什么兴的问题。首先钱从哪里出,过去以政策导向而导入的支农资金非常巨大,但是没有系统性解决好生产和生活的问题、农业产业工人的孵化和规模化经济的问题。实际上钱一定是从市场上出,不是赚老百姓的钱,也不是赚老百姓的地,是从市场上激活生产要素来产出这些钱。同样解决土地节约化、适度规模化生产问题,就是大农业发展中的土地规模问题。那么,离开了土地的老百姓往哪里去?所以我们提出就近就业。流转土地而不离开土地,是未来中国农业发展的一个方向,是中国农民和农业产业工人形成的基础,是产业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后,业靠什么兴?要靠科技农业、智慧农业来实现,所以说科技农业和智慧农业具有无限魅力。
主持人:据了解,金禾天润在打造一个世界级的数字樱桃产业示范区,努力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在这些方面有哪些值得分享的经验?未来还有哪些规划?
曾琦:最近,我们注重两区建设,即国内示范区和国外试验区,我们希望让成功经验走出去,同业内分享。近日,我们同乌兹别克斯坦进行大樱桃产业的签约,把我们好的管理模式和资金带到国外去,在国外的优势产业集群区实现我们产业的腾飞,同样把好产品输出,让好的果实来服务中国乃至世界各国人民的需求。
在产学研方面,我们在实行“三品”原则的基础上,抓住发展的源头,特别是抓住种业的发展。我们同中国农业大学、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和美国一些实验室合作,建立世界级无毒组培中心。从扦插苗到组培苗、到脱毒组培苗、再到今天的无毒组培苗,这是苗业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到中国农业由过去的单打独斗到今天的规模化、节约化生产,也看到了整个大经济发展的命脉和以科技为引导的主旋律。
主持人:有一些农产品的质量很好,却没有品牌效应,您认为如何改变这个现状?对于园区的这些农产品,您如何打造品牌?
曾琦:农产品跟商品的区别在于没有生产标准,它不是一个可以规模化、市场化产生的真正商品,不具备商品要素。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跟现代生产技术、现代包装技术、现代物流和市场没有直接关系,所以它没有实现价值链的腾飞,没有实现价格对商品的支撑作用。而我们现在的包装有二维码、商品条码等,并且赋予它企业的属性。在实现品牌的时候,价值就会通过人民喜欢度和商业价值度呈现出来,特别是在当今安全体系的保证下,用简单的泡沫盒包装的农产品跟使用国际化产品设计包装、现代物流实现到b端到c端、融入现代销售理念的产品完全不是一个概念。我们现在要鼓励农产品向标准化、规模化发展,农产品一定要找到它的商业属性。
主持人:接下来想聊聊您个人。这个项目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是由很多因素组成的,包括国家政策的利好、地方政府的支持、科技的发展以及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但是我觉得您个人在其间一定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可以说是一个灵魂所在。之前听您说过,您从小在城里长大,没有当过农民,而且在此之前曾从事过各种类型的工作,但是现在选择了一个走上田间地头的职业,而且您说这将是您的最后一间办公室,为什么?
曾琦:我在城市长大,以前甚至连韭菜和小麦都分不清。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在机关单位、央企、上市公司都曾工作过,也从事过房地产事业,我看到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让很多行业都得到了改革红利,但很多农民还生活在面朝黄土背朝天中。民族振兴离不开农民,我已经工作了近40年,在即将结束人生职业生涯的时候,我选择农业无怨无悔。
主持人:所以也是这样一种力量支撑着您在凌晨两点还和农民在一起种果树。最后想问问您对于企业的发展和个人的这最后一份职业,还有哪些期许?
曾琦:我们深刻地领悟到了乡村振兴和我们项目的重要性,时不我待,要抓住一切机会把乡村振兴做好,把我们的项目做好,展示给社会和农民,让更多的人支持农业的发展,让更多农民参与到这个工作中。由于时令季节的要求,如果果树今年不种下去就要到第二年种,所以我们公司一直秉承这样的观念:农业发展的问题马上就办,现在就办。
主持人:其实刚刚通过今天对您的访谈,我收获特别多。首先,我特别感动,感动于您对于农民的那份牵挂和情怀。另外,我也特别欣慰,欣慰于看到了智慧农业发展的成果和农民脱贫致富的喜悦。当然,我还有更多的期待,期待这种模式能够运用到更多的田地中,能够有更多的人和企业加入到智慧农业的建设中,期待看到我国的农村都能够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